第三期(112)|HUB|從產地到餐桌的六級產業模組建構-台南七股生態養殖業
目標與架構
【問題意識與計畫目標】
1980年代台灣曾以養殖業揚名國際,當時領先世界的人工繁殖與養殖技術也成為了國際學習的典範。然而好景不常,國內因連續幾年的高產量收成,養殖池的水質環境嚴重優養化,遭到疾病的重擊。此外,多年來技術外流至東南亞及南美洲以及政治因素養影響下,台灣養殖業面臨的難題越來越多,導致養殖業大量萎縮。回到問題根本,在追求大量生產的同時,對於環境以及生態仍須顧慮永續層面,也避免如同過去發生不可逆的現象產生。本計畫將協助七股養殖業者轉型成生態養殖模式,本計畫從生態養殖環境的建立、養殖過程的科技化以及果物飼料的研發,進行生態養殖工程模組建立。打破傳統養殖及破壞環境的印象,透過自主的生態循環體系降低更多過敏原,提供台灣消費市場更健康的養殖水產品。因此本團隊將全程參與六級化過程,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重建台灣養殖漁業,進一步達到六級產業之願景,穩定此供應鏈之結構。
【計畫執行重點】
本計畫師生團隊將與生態養殖戶合作魚蝦共生的養殖法,虱目魚混養的白蝦活動力會明顯增加,整體的水質與土質環境也會有明顯的改善。混養池中的蝦類以魚飼料的殘餌及糞便為食,其糞便產生的無機鹽經過光合作用下製成有機物,進而促進池底藻類等浮游植物生長,以此淨化調節水質,提供魚蝦健康的生活環境。此外團隊與養殖戶及麻豆果農將一同開發台南水果酵素飼料,來嘗試調節魚蝦的生理循環系統,讓環境更加健康外,魚蝦在風味上較無腥味,吃得更安心,解決最前端的產品品質問題。此外在三級產業部份將協助曝光與媒合業者,協助對接與媒合。
團隊成員
|計畫主持人|
餐飲系 鄭傑夫助理教授
|協同主持人|
餐飲系 蘇宏文專技副教授、餐飲系 蔡振蒼副教授、餐飲系 蔡安鎮專技助理教授、餐飲系 邱清祥專技助理教授、餐飲系 葉俊廷助理教授、室內設計系 楊馨茹助理教授